全省教育系统脱贫工作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实 施 意 见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重要指示,根据河南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豫脱贫组〔2017〕46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系统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发〔2018〕2号)精神,决定将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根据通知要求,现结合我省教育系统脱贫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作风是党的形象和生命,作风建设攸关脱贫攻坚成败。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各地教育部门、省属各高校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河南省教育脱贫攻坚专项方案》,积极落实“保障学业、支持事业、促进就业、助力产业”四项任务,强化责任落实,加大工作力度,完善体制机制,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在全省教育系统个别地方、个别学校、少数同志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四个意识”不够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从严考核监督要求不够等突出问题,直接影响了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打赢作风攻坚战。各地教育部门、省属各高校务必把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认真组织开展专项治理,找准薄弱环节,落实整改措施,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
(二)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较真碰硬、严惩严治、标本兼治,切实解决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浮”“假”“躁”“松”问题,推动全省教育系统脱贫工作作风明显改善,促进教育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确保如期完成教育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为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做贡献。
(三)基本原则
——坚持统一部署与分工负责相结合。全省教育系统脱贫工作作风专项治理工作,由省教育厅统一部署,明确专项治理总体要求。各省辖市、直管县(市)教育部门、省属各高校要围绕本地区、本高校脱贫工作存在的作风问题开展专项治理。
——坚持边查边改与建章立制相结合。对影响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落实中的突出问题,对基层干部反映强烈的问题,对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迅速纠正,坚决整改,追根溯源,举一反三,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制度建设,扎紧制度笼子。
——坚持重点治理与全面治理相结合。用1年时间,组织开展教育系统脱贫工作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取得阶段性成效。同时,要将作风建设贯穿教育脱贫攻坚全过程,持续推进。
——坚持教育引导与加强管理相结合。要注重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坚持典型示范引导和警示教育,加强扶贫干部管理和作风养成,大力营造扶贫干部作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治理重点
(一)“四个意识”不够强的问题
1.对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认识不足,没有把教育脱贫攻坚摆在本部门、本学校重要工作和突出位置来抓。
2.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教育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不坚决、不彻底、不及时。
3.对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缺乏责任担当,遇到困难和阻力强调客观,影响工作持续深入推进。
(二)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1.对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缺乏统筹安排,制度不完善,组织推动乏力,没有形成攻坚合力。
2.对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实指导督促不够,工作落实有漏洞、不到位。
3.对派出的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的管理失之于“宽松软”,存在“挂名走读式”帮扶现象。
4.派出的督查巡查组对发现问题缺乏及时深入研究,甚至听之任之,“利剑”作用发挥不够。
(三)工作措施不精准的问题
1.建档立卡学生资助不精准、不到位,资助档案管理不规范。
2.制定出台的有关教育脱贫政策措施针对性、操作性不强,无法落实落地。
3.教育脱贫政策宣传不到位,群众对教育脱贫政策的知晓率不高。
4.用一般性工作代替脱贫工作,用普惠性政策代替精准脱贫政策。
(四)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的问题
1.教育脱贫项目库建设滞后,项目谋划论证不充分,造成资金等项目、资金拨付慢、使用效率低、成效难保证。
2.对教育脱贫项目和资金审核不细、监管不严,在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失职渎职,导致贪污浪费、挤占挪用、资金滞留等问题时有发生。
3.不按规定执行教育脱贫项目、脱贫资金公开和公示公告制度,群众和社会难以有效进行监督。
(五)工作作风不扎实的问题
1.调查研究不深入,不了解基层工作情况,底数不清、措施不明,指导工作脱离实际。
2.习惯于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重形式、轻实效。
3.工作落实大而化之,一些问题反复出现,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久拖不决。
4.个人主义、本位主义严重,有突击、应付思想,搞权宜之计,做表面文章,甚至弄虚作假。
5.工作节奏慢,工作标准低,习惯于老套路、老方法,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六)从严考核监督要求不够的问题
1.督查检查缺乏针对性,不敢较真碰硬,问责不力,流于形式。
2.督查检查缺乏统筹安排,内容脱离实际,重复督查,造成基层疲于应付,无暇顾及工作落实。
3.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甚至发现问题隐瞒不报、袒护包庇。
4.重视督查考核程序落实,忽视对问题整改的跟踪问效和结果运用。
三、工作举措
(一)加强教育培训。省教育厅将制定教育脱贫工作干部培训计划,各市县也要分别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分级安排培训活动,重点加强对从事教育脱贫工作机关干部和学校有关人员的培训,着力打造懂政策、会落实、作风硬的干部队伍。
(二)改进调研方式。针对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解剖麻雀、总结经验、研究问题、指导工作。调研要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严禁为迎接调研制作展板,严禁无实质内容的安排,防止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严格遵守中央和省有关规定,轻车简从,严禁各级层层陪同。
(三)减轻基层负担。进一步减少、整合教育脱贫攻坚各类检查考评,精简会议活动,减少发文数量,保持政策措施的连续性、稳定性。
(四)规范项目建设。完善县级教育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加强项目筛选、可行性论证和储备,确保扶贫项目精准安排,资金及时到位,项目及时落地。
(五)用好信息平台。加强与有关部门间数据和信息共享,加强数据分析研判,为教育脱贫攻坚决策和工作指导提供参考依据。
(六)加强驻村帮扶。市县教育部门和高校要根据要求,选派得力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加强保障支持,确保驻村干部下得去、住得稳、融得进、干得好。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派出第一书记的管理考核,对不作为、不务实、不合格的坚决撤换,对成绩突出、群众认可的表彰激励,对弄虚作假、失职失责的严肃问责。
(七)强化督查考核。根据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安排,适时开展考核评估和督查巡查,开展常态化的暗访监督,促进提高教育脱贫攻坚工作质量。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教育部门、省属各高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要对专项治理负总责,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抓紧对专项治理工作安排部署。各级教育部门、省属各高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统筹协调、督促检查等职能,加强与纪检、组织、宣传、发改、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要贯彻从严从实要求,对专项治理不安排、不督促、不落实的严肃追究责任。
(二)深入查摆问题。要结合实际,以自查为主,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开展群众评价、组织专题座谈等方式,认真听取和征求广大群众、帮扶对象的意见建议,积极组织动员对本系统、本单位扶贫领域作风建设薄弱环节进行全面排查。针对发现问题,要认真剖析原因,找准问题症结,提出整改措施,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三)集中抓好整改。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要分门别类建立整改台账,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确保每个问题都能及时有效解决。要通过广泛深入开展教育脱贫工作作风问题公开评议、严肃查处违纪行为、抓好一批正反面典型等措施,树立正气、鼓舞士气,解决问题、弥补短板,实现扶贫队伍战斗力明显增强,扶贫工作质量明显提高,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四)建立长效机制。各级教育部门、省属各高校要结合专项治理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着眼于推进各项工作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开展,查漏补缺、堵塞漏洞,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全面清除作风问题形成根源,切实压缩作风问题滋生空间,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确保圆满完成教育脱贫攻坚任务。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 主动公开 2018年3月6日印发